【台灣疫情】紓困派錢本是好事 台灣為何一度生混亂?台媒列3個原因

社會熱點

發布時間: 2020/05/08 19:46

最後更新: 2020/05/08 19:46

分享:

分享:

因應新冠疫情衝擊,多地實行派錢、派消費券等措施以紓民困。在台灣,勞工紓困貸款自4月30日起開辦,最高10萬元(新台幣,下同),行政院則加碼提供1萬元紓困金,5月6日起開始申請。申請首日,全台各地公所湧入大批民眾,但有些不符資格,上演「萬元紓困之亂」,加上程序麻煩、申請成功率低,民眾生出不滿情緒。

多人沒有確切證明 只能白跑一趟

據台灣中央社報道,領取紓困金有條件限制,包括因疫情請假或無法從事原有工作,或雖有工作但每月工作收入減少,致家庭生計受困者,申請時需帶上證明文件(如從事工作受疫情影響的證明等)。不過在現場,大多數人因拿不出工作受影響的確切證明而白跑一趟。

【中國經濟】全國共發放逾190億元消費券 真能促消費嗎?

【肺炎疫情】武漢將發放規模5億元消費券 要上APP搶非人人有獎

公告停業才3天! 台灣麻布茶房「復活」繼續營業(更新版)

唐鳳成就網民用APP捐口罩願望 原來她是台灣首位「無性別」閣員

台中打零工陳姓男子說,工地都是直接拿現金,哪裡會有薪資匯款證明,已經1個多月沒工作,聽到有政府補助就到公所申請。另有出家人表示,平日到各廟宇參加法會或參加各種宗教活動,都有功德金的收入,如今大多法會取消,在收入減少下希望申請紓困,但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提出工作證明。

苗栗縣各公所同樣有申請人因證件不齊遭退回等,以苗栗市公所為例,上午有近百人次申請,僅5人完成收件。

分析認為 措施無便民同理心

台灣聯合新聞網指出,「萬元紓困之亂」暴露出政策規劃與執行上的問題:

第一,缺乏由下而上的地方參與。此次紓困方案未讓地方參與就倉促上路,地方政府淪為配合執行的工具人。

第二,缺乏顧客導向的政策溝通。民眾(外部顧客)蜂擁至公所,但基層同仁和民眾一樣,都是從新聞看到訊息,倉促下無法向民眾說明清楚。

第三,缺乏簡政便民的同理心。已推動電子化政府多年,掌握家戶所得大數據,財政部早提供納稅人簡易試算報稅服務,為何還要紓困民眾準備一堆資料、填一堆文件?

責任編輯:尹航

【新冠肺炎】擴散,緊貼最新疫情影響 

免費下載  hket App,關注「全球疫情實時動態」:http://bit.ly/33C83cZ 

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$480訂閱禮品:https://bit.ly/39VrHSC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